研究了0~16岁孩子的认知后,皮亚杰总结了3个理论
来源: | 作者:pmoa54f03 | 发布时间: 2020-05-07 | 1022 次浏览 | 分享到:
“YUE阅·名人堂”专栏 |研究了0~16岁孩子的认知后,皮亚杰总结了3个理论
在儿童教育及心理学领域中,我们常常听说许多前辈的头衔与称号,我们抱着谦卑学习的态度,开设“YUE阅·名人堂”栏目。旨在介绍他们在儿童教育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前瞻思想及学术贡献,以独特的视角对名人魅力及价值进行智慧解读,带给大家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滋养,同时通过对名人文献及观点的深刻剖析和梳理总结,让子曰课程和服务的决策践行有了指路航标。

  在儿童教育及心理学领域中,我们常常听说许多前辈的头衔与称号,我们抱着谦卑学习的态度,开设“YUE阅·名人堂”栏目。
  旨在介绍他们在儿童教育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前瞻思想及学术贡献,以独特的视角对名人魅力及价值进行智慧解读,带给大家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滋养,同时通过对名人文献及观点的深刻剖析和梳理总结,让子曰课程和服务的决策践行有了指路航标。
  “YUE名人堂”栏目首期尝试收录了十九世纪至今国内外学前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和模范,他们分别是:让·皮亚杰、雷蒙德.卡特尔、维果斯基、陈鹤琴、陶行知、福禄贝尔,马寅初,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卢梭。


  今天我们就先来唠嗑唠嗑皮亚杰!他拥有多重身份: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后来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还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我可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跨界小天才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住在罗马

  皮亚杰父亲是一位研究历史与文学的大学教授,他自然而然接触了许多知识!10岁我们为500字作文脑阔疼的时候,人家已经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上刊登出来。


  19岁的时候皮亚杰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并开始攻读生物学,随后他又了解到心理学,觉得心理学是连接生物学和认知论的纽带,因此又转而研究心理学。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发表了4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挺高产的,被人们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这位老铁在儿童心理学界为啥那么红?这要从三个理论说起

  一.建构主义理论

  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呢?有的人想到王宝强,有的人脑海里循环着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些想法就是认知!


  皮亚杰将复杂的认知过程概括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黑人问号?下面给大家好好缕缕~

  图式

  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举个栗子,学习了小猫的概念,知道了猫是四条腿有尾巴毛茸茸的动物。


  同化

  学习越来越多的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原有图式。举个栗子,学习了加菲猫,知道加菲猫也是猫。


  顺应

  当我们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不匹配时,改变、修正原有图式。举个栗子:小孩子看到了狗也说是猫,这时候发现狗的形象与猫的形象不相符,调整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是所有四条腿,带尾巴毛茸茸的动物都是猫。


  平衡

  一边扩充知识的量,一边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平衡。




  皮亚杰:总的来说,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的本质就是从认知平衡到失衡又到平衡的循环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子曰的课堂一直强调“主动学习”,希望孩子通过尝试与验证,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将经验化为养分,而非复制经验,以灌输的方式放进孩子的脑袋。


  二.认知发展理论

  long long ago,大家觉得小孩和成人智商是一样的,直到皮亚杰提出,智力是一种通过一系列阶段成长和发展的东西。考考大家:

  为什么手掌躲猫猫游戏在逗0到2岁的小孩时屡试不爽?


  

  0~2岁他们处于感知运算阶段,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客观事物,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

  为何3岁的孩子知道1+2=3,但问3-1=?时,他们又说不知道?


  

  2~7岁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还处于不可逆阶段。虽然他们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有所进步,但他们仍然倾向于用非常具体的术语来思考问题。


  为什么8岁的小孩可以回答“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你高,爸爸和你比谁更高”问题却无法回答:A大于B,B大于C,A和C哪个更大?

  

  7~11岁他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性和组织性,但是必须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撑。


  当孩子12岁为什么总是猜不透他们的想法了


  

  11~16岁他们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接近成人的思维,有自己的小想法hin正常。


  这就是后来非常火的认知发展理论,影响了后面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子曰也深受启发:教育必须顾及学习者的心智阶段给予指导,孩子并不是发展完成的小大人,更不是被动等着成人填满的容器。


  三.道德发展理论

  在正式讲理论之前,先讲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便替母亲裁布。但她不小心将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还有一个小女孩叫玛格丽特,她在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结果将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那么问题来了,哪个小女孩犯的错更大,更会被妈妈责怪呢?
  (很多小盆友回答——)
  “是玛丽!她惨了,剪了那么大一个洞。”



  小小的眼睛里透出大大的疑惑,原来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剪了大洞)向注重行为的动机(为了让妈妈开心)发展的。

   让·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发展也分为四个阶段(这位老铁很爱分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人家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无法理解规则或者道德,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权威阶段(6~8岁)
  一副“你说得都对”模样,开始尊重规则和要求,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
  &可逆阶段(9~10岁)
  意识到承认的命令和权威也不是绝对的,规则不过是我们共同约定的,所以你要我遵守,你也得遵守。
  &公正阶段(11~12岁)
  突然有了正义感,这个时候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误导和诱惑。

  so德育应遵循先他律而后自律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和内容,否则只是暂时服从了权威,并不能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


  人们都说育儿不识让·皮亚杰,阅尽书籍也枉然。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才是做好教育的第一步。希望你喜欢这个全新的栏目,跟我们一起学习,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